從來沒想到,我的唯一嗜好「吃」,有一天,會成為我在大營盤生活中的最大樂趣。這樣的樂趣,對一個喜歡在傷感中成長的雙魚座女子來說,其實,樂趣是孩子們帶給我的。而我,依然是傷感充塞心中。
在「我為大營盤的孩子作羹湯」那篇文章中,描述了我因為心疼,決心好好改善孩子們的伙食。但我一年能去學校幾回?去一次能呆多久?短短幾天的努力能為大營盤的孩子帶來多少改變?在我第一次下廚的時候,我看到王媽、翠蘭疑惑、為難的表情,我就知道,光為孩子下幾天廚是改變不了王媽一家人的習性及心態的。孩子們需要懂得更多,才有自立自強的機會,自己改善伙食的機會。
於是,利用晚自習的空檔,我與孩子們交流時,詢問了他們對飲食、三餐的看法。孩子們說:「我們在家一天吃兩餐。吃大米、土豆和白菜。」難怪王老師的菜單上只有大米、土豆和白菜了。
「如果小華阿姨教你們煮別的好吃的東西,你們願不願意學?」
孩子們的反應倒是奇怪的冷淡,除了大多數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有些孩子即使點頭,也點的十分勉強。
我看著孩子們的表情,原先的一股熱情忽然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小華阿姨覺得你們吃的不夠營養,想要介紹你們多一點食物跟吃法,就像今天中午的蘋果燒肉,你們覺得好不好吃?」
有的孩子笑了,有的點頭。唯一不肯吃煮過的蘋果的布西則皺起了眉頭。
「唉!我們在台灣蘋果多貴啊?想拿蘋果燒肉還捨不得呢!你們的蘋果超便宜的,一塊錢可以買4斤,我買的多開心啊!你們今天吃的是我家的大菜哩!」
孩子們都笑了。
「好啦!小華阿姨不嚇你們,我們先從最簡單的開始學起,星期六中午,我們做貓耳朵。」
孩子們全傻了眼,你看我,我看你,但全是疑惑伴著笑臉的懷疑他們有沒有聽錯?
我在黑板上寫下「貓耳朵」三個字,回頭問他們:「知不知道它是什麼?」
這回孩子們是真的都傻了。沒人敢點頭也沒人敢搖頭,全拿著一雙雙的大眼睛盯著我。
看到孩子們都讓我給嚇傻了,我多得意啊!孩子看到我捉挾的表情,知道讓我耍弄了,又全都開心起來,不知哪個孩子大膽的問:「什麼是貓耳朵啊?小華阿姨。」
「貓耳朵啊是一種麵食,你們真的以為是貓的耳朵嗎?」
孩子們都笑了,誇張的阿和還拍了拍胸脯,一付好家在的表情。
「你們吃過哪些麵食?」
孩子們又都一臉疑惑的樣子?我也疑惑了!他們是都沒吃過麵食還是不知道「麵食」這兩個字的意思?
「知不知道什麼叫麵食?」依然是一教室的呆小孩!
「有沒有吃過麵條?」我想到廚房的櫥櫃裡明明擺著幾把麵條。
孩子們點點頭。
「有沒有吃過水餃?」孩子們面面相覷。
「有沒有吃過蔥油餅?….有沒有吃過麵疙瘩?…有沒有吃過麵片兒湯?」
孩子們全是一臉茫然!我終於懂了,除了麵條和饅頭、包子(高橋村裡有得賣),其他的麵食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奇怪玩意兒。
我把所謂的麵食做了簡單的介紹。也宣佈了星期六中午做貓耳朵,星期天中午做蔥油餅。沒住校的孩子一樣歡迎。八點廚房門口集合,從和麵開始教起。
孩子們興奮的看王媽媽和麵,倒也都規規矩矩的沒敢要求要插手。我在等醒麵的時間要孩子們把飯廳裡的餐桌全搬出去擦洗乾淨。請王媽媽煮一鍋酸菜肉絲湯。等一切準備就緒,就從揉麵開始,正式開始了孩子們的餐食學習課程。
為什麼我要說餐食而不說麵食學習?除了第一次在大營盤的十四天時間裡,孩子們親手做過貓耳朵、蔥油餅外,食材的搭配一直是我自己學習及教育王老師、王媽媽和孩子們的主要課題。為了豐富食材、減少支出,我在較大的市場裡挑選當季量產的新鮮蔬果,價格以不超出六角一斤為準。於是,先是看我市場裡一陣廝殺,而賣菜的大娘們看我採買的量夠大,也開始紛紛降價,圖我一口氣能買下他一攤子所有的貨,那時的熱鬧勁兒,讓我這台灣來的扶貧孃孃,渾身找不出一點斯文味兒。
第二次去大營盤,我雖然駕輕就熟,市場、廚房裡的事全難不倒我,不但能化腐朽為神奇的把夾生的水餃變成好吃的麵片兒湯。王媽媽也見識到所謂煎蔥油餅跟烤南瓜餅的不同,但我一點也沒有心滿意足的感覺。
平宜在寒冷的氣候下想吃一鍋熱熱的火鍋,別說學校只有幾個又重又大的三心煤球爐可用,就是城關裡也找不到幾個合用的小瓦斯爐。但我下了決心要給孩子吃火鍋,哪怕市場裡什麼火鍋料也沒有,我心想,變也要變一鍋豐盛的什錦鍋出來。
於是,我先用豬大骨跟雞胸骨熬一鍋湯底,再在湯底裡加進一堆時鮮蔬菜,包括孩子家田裡現摘的蘿蔔等,特別一點的是加了一些生鮮菇類及豬血、餌駃(類似寧波年糕)。把餐廳的桌椅全搬到四周,再抬了一個煤球爐到餐廳的中央,一個可以裝個小孩洗澡的白鐵鍋火鍋就這麼進了餐廳。除了鹽巴,我什麼調味料都沒放,這個鍋就叫做『什錦生鮮養生鍋』。原來還有點擔心口味太淡,孩子們會不會不喜歡,等看到最小的幾個孩子都吃了5大碗,(台灣的湯麵碗喔!)才真正放了心。你如果問,一個孩子如果吃5碗,4.50個人吃,那鍋要有多大啊?放心!我準備了兩大鍋,只不過為了怕漏氣,也怕爐重,搬起來不方便,所以藏了一鍋在廚房裡,自然也都吃了個精光。
孩子們沒吃過火鍋也許是如此嘴兇的原因。平宜專出點子也是孩子們的福氣。有家長送了兩隻雞來,平宜竟然想吃宮保雞丁。可!只不過雞丁成了路人乙,主角讓給了豆腐乾,配角是青辣椒,連乾紅辣椒都只能當路人甲。孩子們沒聽說過魚香肉絲,肉絲成了配角也不稀奇,誰叫當地的涼薯又甜又脆又便宜。意外的是生長在四川的孩子竟然也沒聽說過「麻婆豆腐」,這就叫人又樂又氣了。
樂的是終於有道菜的主角不必換人當,豆腐穩坐寶座。氣的是,不缺麻、辣調味料的大營盤怎麼會沒人知道「麻婆豆腐」這道菜?結果是,當地做的豆腐有夠粗,想燒個好吃點的麻婆豆腐都不容易,難怪當地沒人在意四川有道名菜,叫做「麻婆豆腐」了。
仔細算算,孩子們因為小華阿姨的到訪,接觸到的新鮮玩意,除了蘋果可以燒肉外,鯉魚可以煮鹹菜豆腐湯;失敗的貓耳朵可以變身為麵疙瘩,蔥油餅有鹽有油當然好吃(蔥花可貴了,只能少少點綴一點點)。烤南瓜餅居然不用油,經濟實惠又好吃;有型的水餃、沒樣兒的盒子,到最後都成了麵片兒湯,真是一樣麵食三種型,也算快速教學法了。至於那些沒聽過也沒吃過的四川名菜,不管怎麼變形,到了孩子的嘴裡,都是一樣的反應:「哇!好好吃喔!」我真的不知道該得意還是傷心,但給了孩子們這麼多個第一次,我也不算白忙了這20多天!

小華2005/1/28寫於埔心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緬權促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