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追溯孤軍的由來,因為那是我們的根: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變色,地方治安惡劣,人民慘遭迫害。 我中華民國國軍第八軍(七○九團團長李國輝)與第二十六軍(二七八團副團長譚忠)部份官兵合編為復興部隊並與滇民群起反共,終因敵眾我寡,轉戰退入緬境,由李彌將軍帶領,高豎義幟,整軍經武,全體一心。幾經浴血苦戰,仍誓死反共到底,效忠中華民國。  

(二)
 
孤軍的戰果與成就:  

       
民國四十年,台北收編李,譚二部為國軍第二十六軍第一九三師,第九十三師,再度反攻大陸,攻克滄源,耿馬,瀾滄,雙江四城。後來因補給支援不足,再度撤退緬境,在無法獲得中華民國適時的支援下,前受中共大軍壓迫,後有緬軍抵制,自此一九三師,九十三師成了名副其實的「泰緬孤軍」。 

 (三)  孤軍的過渡時期:   

民國四十二年,中共懼我壯大,唆使緬軍圍攻,我軍臨危不亂,善用游擊戰術保身,且步步獲勝。緬政府見勢不妙,轉而向聯合國控告中華民國政府侵略緬甸國土。中華民國政府迫於國際局勢的壓力下,致有民國四十二年第一次撤台行動,「將老弱殘疾者送往台灣,年富力強者留下當地苦戰」。至此一波波衝擊洶湧而至,一次次戰鬥拼命沙場。中共欲杜絕後患全力支援緬軍,除供應彈藥武器外,尚且調兵實地助陣,經過數載叢林週旋,始終難達滅我之目的;無奈之餘,復向聯合國指控外軍入侵,中華民國政府為顧全大局,決定於民國五十年第二次撤台行動。   

先總統  蔣公秘密授意三、五兩軍留駐泰緬邊境,以備爾後從西南之璧反攻大陸,作戰略部署。此本領卓見,惜因時過境遷,理想未曾實現。自此部隊立足緬甸無望,借居寮國不成,只有轉進泰北邊陲之區,一些部隊郤想方設法留駐緬甸,劃地為牢,借士養命。  
 

(四)  留駐緬甸孤軍的遭遇
 

       留駐緬甸的孤軍為了分散中共和緬軍的視線,均暫居於緬甸邊陲,且將所有證件軍裝彈
兵器都埋藏於地下,但一經緬軍的發現,立即殺無赦,我方為了生存,為了等待  先總統  蔣公的下一步旨意,不得不穿上粗陋的緬裝,說上緬語,以避緬軍耳目;有些部隊又以大宅院之式暫居,是故大家一直都期望總有一天能為  中華民國披上戰衣,拿起已埋藏地下多年的兵器彈葯,坦坦蕩蕩, 光明正大的收復失土;但時過境遷,理想未曾實現。而今緬甸一直都未曾忘其戰役,一直嚴苟排華,更不用說是什麼入籍緬甸之類,簡直難如登天。  

 (五)  留駐泰北孤軍的遭遇 

        時過境遷,留駐泰北的孤軍,三軍在李文煥將軍統率下設指揮部於清邁府之唐窩,五軍由段希文將軍領導,設指揮部於清萊府之美斯樂。時值中共助長之苗在清萊、昌孔、昌盛、湯縣一帶為非作歹,擾亂治安,情勢危急,泰軍屢攻不克,苦無良策以對,是故特請泰北孤軍助剿,歷經曲折,共計費時三年有餘,最終以【考柯一役】,由陳茂修率領403人徹底消滅於苗共,蜚聲國際,奠定了整個泰北地區的安定繁榮。   

        泰北孤軍不但驍勇善戰,且足智多謀,所謂養精蓄銳,就是為了等待       先總統  蔣公的下一步旨意,期望有一天能為  中華民國奮苦抗戰,收復失土;但時過境遷,理想未曾實現。  

 (六)  為泰緬孤軍哀悼 

       時值今日,泰緬孤軍為   中華民國出生入死,拼命沙場,衝鋒陷陣,滿腔熱血,以軍為家,如今均已年邁或英年不在,贏弱何堪?所謂:戰勝、天地不容,戰敗、顏面掃地,戰死、與草木同朽。為了您們的滿腔熱血,為了您們的孤苦奮斗,為了您們的浴血苦戰,為了您們的養精蓄銳,為了您們的衝鋒陷陣,為了您們的顛沛流離失所,為了您們的孤苦無依,為了您們的天地不容,為了您們的草木同朽,更為了您們的無私奉獻,泰緬孤軍後裔,在此慎重的為您們默哀與追悼。  

                                                                                                          本文作者:張國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緬權促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