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放棄的忙,誰也幫不上!>裡的回應,很有些話想說,本來寫在回應裡,卻是越寫越多,有些欲罷不能,所以乾脆改成貼文.盡興些!
    不是說人人都要受教育嗎?教育的功能在哪裡?只是幫你多讀點書,考得上好學校而已嗎?應該不只如此而已吧!教育教人認清是非,學習處理事務的能力.如果生活能力不足,表示教育的功效有問題.如果表達能力欠缺,也可能是我們給的機會太少所致.同學都是因為不在意所以沒反應嗎?我倒不覺得是問題所在.
可能的狀況是
一.不知如何表達清楚事情的真相
二.怕不被信任
三.覺得害羞  畢竟不是多麼光采的事
四.大家都說的差不多了
五.比不過別人的文筆或表達能力  不如藏拙
六.不差我一個  別人應該寫得比我好
    所以會有這樣的認知,不是我比誰聰明,而是因為有過相同的經歷,藉這機會,當成故事說給大家聽聽!
    民國83年底,我遇到第一個無國籍的泰北學生.同事了快三個月,才在無意間知道她無國籍的身分.我想多問,她卻不想多說.一來是她可能覺得告訴我不會有什麼用.二來她覺得無國籍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我當時在一家小的電視媒體主持一個社會關懷的談話性節目,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想邀同學上節目,她自己不肯,但推薦了當時的學生代表施建國和李映松兩人.下了節目,我要求建國多找幾個同學跟我見面,我想多聽一些他們的故事.第一次,來了十個,聊完後,王東琴說:[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有人願意聽我們說故事,我覺得很好!]她不知,就在那時候,我已經放棄了媒體的工作,決定專心幫他們的忙了.
    我不是官員,不是民意代表,不是社會知名人士,更沒有任何傲人的關係或背景來支撐我的這項決定,我只是想讓世人知道這個不合理的現象存在我們的社會中,
也許會有有能力的人願意出來幫他們的忙,讓他們能夠合法合理的生存在這個環境中.但靠說故事要說到幾時啊?我決定出一本他們自己說的故事的書,敢下這樣的決定,是柏楊先生的鼓勵及支持,他承諾,只要找出足夠的好文章,出版社他來負責.
    13年前的狀況真是跟現在一模一樣,死催爛纏的要到幾篇稿子,忽然明白了他們的心境.寫得好的,幾乎是像挖著他們不想觸碰的傷疤,有那文筆不好但內容感人的文章,一樣看了教我淚流不止.待我把改好的文章送回去,終於有比較多的同學相信了我的誠意,有一個同學在晚上11點多把稿子塞在我的信箱裡,然後打電話告訴我.那是一篇七千多字的文章,他想到哪寫到哪,牽牽扯扯的看得我好不辛苦,我一夜不曾闔眼的把他整理出來.這對天一黑就打呵欠,頭一碰枕頭就睡著的我來說,是我的異常現象,也是家人莫大的煩憂.
    [孤軍後裔的吶喊-我們為什麼不能有身份證]這本書終於問世,獲得了當年的優良讀物獎,也幫助第一批的泰北孩子在獲得社會高度的支持下,順利拿到身分證.如今最後一個拿到身分證的也已經滿十年了.我若說當年的我,生活跟心情的苦用苦不堪言來形容,其實並不過份.我一個個性強悍的男同學看到我,砰的給我一拳頭,理由是:我的書害他幾乎掉淚.我笑著跟他說:那本書是我哭著完成的.
     到民國88年移民法通過後,現在過了8年了,敢再拾起這個案子,難道是忘了當年的苦了嗎?其實沒有,只是,當年的心痛如今依然存在,在228公園和大家一見面,我就知道我依然是脫不了身的要陪大家走完這一程,理由是,我有足夠的經驗和認知,希望幫大家少走一些冤枉路,只是,當我陪著大家的時候,同學自己也要走出來,就像寫[孤軍]的經歷一般,我無法幫大家編故事,也不希望帶著大家欺騙這個社會,所有的難堪就像身上的瘡疤,勇敢面對才有治癒的機會.
    勇敢接受自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沒有人過過你的生活,也沒有人能擁有你的感受,你的想法.人與人不要比較,每一個人的特質是無從比較的,只看你選擇隱藏或顯現,而我,不停的釋放鼓勵的意象,那是因為我相信,生活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教育不會比學校少,不會比課本少,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段不凡的經歷,在中間學習,在中間努力,當成功的那天到來,你可以驕傲的向世人說:[我的國籍是辛苦爭取來的,不是天生給我的!]  
                            劉姐2007/08/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緬權促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