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參訪日期: 民國99725日 至31

參訪地點:清萊省---茶房村、美斯樂村、滿星疊、漂排村、滿堂村、美章、美塞、老象塘村、萊東、金三角等。

          清邁省---大谷地村、熱水塘村、唐窩。

參訪景點:清萊省白廟、萊掌咖啡園、坤沙紀念館、翠峰茶園、泰北文史
          館、美斯樂榮民之家、中華救助總會泰北工作團辦公室、泰北
          文教中心、雲南會館、李文煥將軍墓園等。

參訪學校:清萊皇太后大學孔子學院、慈光小學、淨心小學、光復高中、
          大同中學、建華中學、建華高中。

參訪人員:

        前監察委員廖健男律師夫婦

劉理事長小華

        黃常務理事華金

        張贊流先生

李美萍執秘

        葛淑玲小姐

        李永超同學

參訪概況:此行成員,除劉理事長外,皆為初次造訪泰北。對泰北的認知多數仍停留於「難民村」印象,走訪多處村落後,觀察到透過救總及其它國內外團體十多年來,對泰北地區軟硬體的援助下,「難民村」如今都已經變成「義民村」,舊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總留下歷史曾經造訪的痕跡。現在的「義民村」不論在房屋建設、教育、文化、農產品上,皆已趨向較完善之方向,但仍許多不足及需要改進之處。

問題概述:

一、教育面:

    ()各村落皆設立中小學校,外界援助之有限資源無法集中或公平分
        配,造成老師及學生因環境良窳不同
而有程度落差。

    ()師資不足,影響學生正常受教。

    ()多校無正常管理之圖書館或讀書室,學生無法養成讀課外書,吸
        收外在資訊習慣,足以影響其視野。

    ()教師薪資低,流動率高。

    ()華語教材,因台灣地區未能持續且穩定的提供教材,中國大陸與
   泰國為邦交國,大陸積極在教育的軟硬體給予支援,
   造成兩套華語教材運用的困擾。

二、村落產業面:

   ()華人村落多數仍以務農為主,或是經營小型店舖。
   ()泰北地區較高經濟作物為茶葉,華人在該地無論技術或是資金皆佔
       有優勢。
   ()因應旅遊旺季,許多旅館較為集中在有名的美斯樂,其他村落則少
       有接納觀光客之足夠設施。
   ()泰北地區的旅遊景點較分散,交通運輸未能與其旅遊產業配合,觀
       光推動仍有不足之處。
   ()部份村落產業未有效開發或行銷,形成地方經濟產物難以對外開
       展,造成大小村落貧富差距大。
三、文化發展面:
   ()1961年後,孤軍在異地仍堅持保有中華文化,歷經五十多年,華
       人雖生活在泰國的土地上。但從未間斷對華
       語文的學習。近年來因「中國熱」使得華語備受重視,講華語成為
       當地包括少數民族認同的一種生活技能。 
   
   (
)中華文化的推廣與泰國少數民族文化的保存,兩者均受到泰國政府
       相當的重視。
   ()在華人的村落,華人子弟得同時接受兩種語言的正規教育,在學習
       上備感辛苦,但在生活使用上,仍偏泰語居多,形成泰北華裔華語
       程度較低現象。
四、公益服務面:
   ()每年寒暑假,有許多來自台灣擔任「海外志工」的學生或社會熱心
       人士,由於兩國的學制不同,大量擁入的志工,若事前未與在地學
       校進行充份溝通,反會干擾當地學習的規律性。
   ()清萊與清邁的華人村校共有90多所,若要達成有效服務,必需先經
       由當地教育組織進行單一窗口的資源整合及分配。

 

建議改善方向:

    一、經由產業專家,輔導泰北產業打造自身品牌,灌輸市場行銷概念,建立產業互助平台。

    三、由僑委會或青輔會專責整合外界援助,將泰北實際需求及所需資源進行說明,平衡台灣與當地資源合理運用。

 

結語

      隨著泰北義民村生活逐步的改善,其需求及援助事項亦相繼改變,然其在觀念中仍有視野上的迷思,如產業行銷及互助精神上仍存在許多改善空間。

       期待台灣相關團體或學校社團能定期舉辦研討會,針對泰北各地區不同的問題或狀況給予適切之幫助與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緬權促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