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修版刊於2010.10.22大紀元時報:http://tw.epochtimes.com/10/10/22/150558.htm

        在很多大專院校或五專職校裡,每一年每一學期幾乎都有緬甸僑生休學的問題,這似乎成了一個循環不息的規律。但包括政府相關部門官員、學校師長及一些社會人士都對緬甸僑生休學這樣的問題頭疼,而且對緬甸僑生的觀感頗差。能理解緬甸僑生休學原因者,在此問題上都抱持包容和祝福態度;而不能理解或更甚者可能認為,緬甸僑生來台是變相打工,他們根本沒有好好學習和努力上進的意願。在當前的台灣社會和讀書功利至尚的普遍價值觀中,對緬甸僑生休學的看法,後者往往佔了大多數。

 

經濟因素為休學主因

 

        一件事情發生的原因,很多時候是由多種內在和外在的各種因素所造成。緬甸僑生休學率高的原因,筆者認為可能包括了以下幾點:

 

一、經濟貧困的局面:來台升學的緬甸僑生,在僑居地的家庭狀況一般多屬於小康甚至屬於貧窮線下,當他們來到台灣,面對高消費的生活及高負擔的學雜費,要想順利念完學業其實已是非常的辛苦。筆者認為,每一個緬甸僑生來台的初衷都是希望能夠順利完成學業,這不僅是自己的夢想,更是家中長輩們的殷殷期盼。然而,在進取學業的過程中,他們得面對許多許多的難題,而經濟問題可能是首要且比較迫切的問題。大部分緬甸僑生,他們不只要有能力來養活自己和繳得起高昂學雜費,還要幫忙分擔僑居地貧困家中的開支,很多時候,他們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可能會迷失了自己甚或中斷了學業。

 

二、缺少學習的誘因:台灣政府的本意是招收僑生來台升學,完成學業後回僑居地服務。這原本是一個美好善意和值得讚許的政策,但對於一些來自貧窮國家的僑生和台灣學歷在僑居地不被承認的現況下,這些僑生即使在台完成了學業,到後來卻成了無法學以致用,回僑居地後亦無發展的機會。因此,有不少的緬甸僑生,可能也在這樣的迷茫徬徨中產生了休學的念頭。

 

三、學習適應的困難:緬甸僑生在僑居地的學習環境並不好,缺乏教材資源、良莠不齊的師資、接受華文教育的時間過少等等都讓他們的基礎教育並無紮實根基。來到台灣後,面對全新的知識資訊和來自從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本地同學,他們的程度難免會有一些落差,再加上他們本身的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及學習適應不良、難以融入學習環境等的各種因素情況下,可能還未正式進入努力學習的狀態就已先打了退堂鼓。

 

四、景氣變遷的影響:早期來台的僑生,包括緬甸僑生只要能夠完成學業,都可以在台灣定居和找到還算不錯的工作,且早期僑教政策也提供了他們一個可以相對安心完成學業的動力。今天的緬甸僑生,雖然在「泰緬專案」的政策下,未來亦可在台定居,但時代的變遷讓他們在學業道路上,仍然找不到未來的方向感。目前的台灣,「高學歷,低薪資」化非常普遍,22K(兩萬兩千元)市場更是讓台灣的大學畢業生都覺得是剝削市場。面對時代景氣變遷,是否值得投入更多時間與金錢在學業及學歷追求上,連台灣的學生都感到相當茫然,何況是緬甸僑生呢?

 

僑教政策可以做更好

 

        緬甸僑生休學的原因,除以上四點外,當然可能還包括其他原因以及個人自主性的原因,不能一昧地只推給生活環境和政府政策。不過,如果他們的生活環境改善以及政府政策提供適當的機會,那筆者認為,很多僑生包括緬甸僑生,在他們的進取學業之路上,或許不會再那麼的快速中斷,或許會有更多的憧憬期待。筆者提出幾點供參考:

 

一、提供教育資源給緬甸僑校:緬甸的華文教育在東南亞國家來說,算不上蓬勃發展,更多時候是由於大環境所造成。台灣政府可提供教科書、電腦、師資培訓人力等給緬甸華文學校,讓當地的基礎教育能夠具備一定的水準,如此,以後當該地華文學校的僑生來台時,才不會因程度落差太大而喪失學習信心。

 

二、提供適當獎助學金給緬甸僑生:緬甸僑生家庭多為經濟貧寒者,來台後須面臨諸多問題。台灣目前在這方面補助相當有限,大專院校對僑生的補助也遠遠低於外籍生。筆者認為,如果政府提高對僑生的獎助學金補助,有助於他們在學習路上前進。

 

三、提供緬甸僑生就學貸款及畢業後在台工作機會:在當前台灣的高等教育裡,不少台灣大學生甚至研究生都必須靠就學貸款才能完成學業,待出社會工作後再還款,這是一個相當鼓勵人們進取學業的驅動力。然而,僑生卻無法獲得這樣的機會,很多時候也因經濟因素而停滯了學業。筆者認為,台灣可參考新加坡模式,在緬甸僑生就學期間讓他們可以就學貸款,畢業之後提供在台工作機會以還清就學貸款,這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教育政策。

 

學歷非人生唯一價值

 

      在大學自主的時代,休學權本來就屬學生自主和學生自由。然而,當「休學」一詞放在僑生身上,尤其放在緬甸僑生的身上時,休學變成了「非法打工」的代名詞,休學變成了一件可恥可恨的事,休學的緬甸僑生彷彿人人得而誅之。筆者認同休學不是多麼光彩的事,筆者認同僑生在台休學與當初入學目的不符,筆者認同休學帶給台灣相關單位相當困擾,筆者不鼓勵休學,但筆者認為,我們應深入探討和了解緬甸僑生休學背後的原因、動機和理由以及他們的想法。筆者也認為,如果他們做了抉擇,那應該也要包容他們的抉擇。

 

        舉例來說,緬甸僑生在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和合法居留後,確實有不少緬甸僑生因而辦理休學或在未跟學校聯絡下就離開了學校,這樣的行為確實不值得鼓勵,筆者也聽到一些學校人員對此部分有怨言。筆者或許無法一一去判斷他們休學的原因、動機、理由、想法,但筆者認為,這是他們的選擇,應該尊重他們和包容他們甚至祝福他們。假設今天他們已無心唸書,而綁住他們就學的枷鎖如果是「合法居留」與「非法居留」的問題的話,那不過是延長他們苟活時間而已,那不過是造成他們的不開心和被束縛的自由而已。今天他們有了中華民國國籍後,起碼可以有了「選擇性自由」。誰敢說他們在休學之後就無法創造自己的一片天呢?誰敢說他們休學一陣後就不會再來繼續進修學業呢?

 

        筆者雖然無法估算目前緬甸僑生有多少人休學,但筆者參考去年底由教育部所作的統計,在去年底之前,緬甸僑生在學人數為964人,在所有招收僑生國家就學人數中名列第四,其中念研究所學生也有近百人,這數據應該也說明了緬甸僑生想要繼續進修學業者也有相當的比例。

 

        筆者認為,在今天的時代,學歷已不是唯一衡量的價值標竿,一個人只要樂於自己的選擇,他就會創造出另一條不同的路和另一種不同的幸福。
                                                                                                                         楊文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緬權促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