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終於在星期假日盼得雨停,一身鬆散的老骨頭也該去收拾一下了,決定跟老公去爬石門山。一路上看樹顛嫩綠的新葉油綠得發亮,十分春天,真是叫人覺得舒服,只那天空怎麼還是陰陰沉沉鬱鬱的灰藍,不是說「雨過天青」的嗎?那清澈的藍天哪去了?
是雨過雲未散?是台灣的汽車太多、工業區太多、垃圾太多、廢氣太多,讓台灣的天空被塵霾遮住了?
喊得震天價響的環保意識真的救得了地球嗎?如果大雨洗刷不淨地球,我們想看藍天的慾望是不是會變成奢求?
決定要為找回乾淨的生活環境吶喊一下,還沒喊,忽然覺得雨過天不青,不正像這整個社會目前正在面對的一堆問題:民主沒有帶來社會的正義公平;自由市場經濟沒有改善貧富差距;法律沒有護衛人權;人權訴求像柵欄外的青天,不知何時陰了?不知何時沉了?
總有人在努力改善的。但沒有誰有仙女棒,能夠在一時半刻間就扭轉乾坤。要突破問題得要先認清問題的來由。一江大水來自萬澗溪流,就算找到了源頭,那些枝枝節節產生出來的問題未必是源頭能夠涵蓋的。
台灣就算把汽車都銷毀、工業區都廢除、家裡不准用電開冷氣,雲霧還是會有遮住藍天的時刻,天黑也不保證一定看得到月亮和星星,如果接受藍天是自然現象,人性又何嘗不是自然現象的一種?
人權意識的抬頭就像環保意識的覺醒一般,有人在意了,有人努力了,但這些努力目前都還是過程,何時能達到理想的目標?也許就像電的產生,帶來了經濟的高度發展,也同時帶來地球能源的大量損耗,理想真經得起時間和人性的考驗嗎?
我想天真的問:人類在追求文明而伴隨產生的錯誤何時結束?會不會有答案?但就像爭取國籍的案子,在各方不同角度的思維下,就算有了結果,亦未必就能盡如人意?但我相信有青天,我相信環保態度的改善終有把青天還給我們的一天;維護人權的努力也將展現來自「人」的價值,即使不是十全十美的完善。
小華200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