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完臘戌市內的11所學校後,第三天,我們的目標是市外的12所農村小學。農村小學嘛,規模小、人數比較少、房舍比較簡陋外,基本上,學生家裡的經濟能力也比較差。
當校長聽說我們想要認養學生的學雜費時,有些學校立即帶我們走訪家境特別貧困的學童家中。而對此次陪同我ㄧ起訪視隨行的緬甸僑生來說,茅屋籬舍、坑爐瓦甕,都曾是他們所熟知的生活型態。孩子身上穿著破爛且不合身的衣服,活脫脫就是他們自己小時候的形象,只是十數年過去了,環境未變、景象未變,而他們見識過台灣的富足、進步,再見這些赤腳小小娃,難免心疼。
在特別貧苦的村莊,有學生掃光了雜貨店裡的飲料跟棒棒糖,分送給這些孩子吃。其中有幾個孩子隔著糖紙就舔了起來,我不知道他是因為沒吃過所以不懂得如何吃,還是捨不得直接就把糖吃了。但亮亮的眼睛,用著喜悅的表情看著我們這群陌生人,我忽然害怕,我會不會只是個沒有禮物的聖誕老婆婆?我的目標有沒有能力達成?給孩子的,會不會除了這顆糖,就再也沒了下文。
有些學校的老師也很誠實的告訴我,台灣有許多十分有愛心的團體,在參訪過學校後,已經認養了部分學生的學雜費。嘉義某團體還固定每月匯1萬元台幣貼補老師的薪資。也有學校剛剛接受台灣的贊助蓋了一所新校舍。雖然空心磚蓋的教室仍然簡陋,但孩子不必再在依著土牆邊蓋的茅舍裡唸書,已經是很大的改善了。
而當地老師們的薪資,最高的(就是有台灣貼補的果育小學)是緬幣十萬元,合台幣三千元左右。其他學校則平均8萬是上限,最低的小老師只有緬幣2萬,合台幣600元而已。每所學校繳交不出學雜費的兒童約佔1/3。問學校怎麼辦?除了「果文文教會」會認養一部分的學童學費外,有些孩子就是學校董事們的親戚,就算交不起學雜費,學校也只有認了。
除了幾個孩子隨行幫忙拍照外,朱爸跟在一旁也忙得很起勁。記得第一次跟我去泰北回來後,他的同事問他:「玩得還好嗎?」他說:「哪來的玩啊?她忙得很,我剛好去當她的侍從官。」當時他可是單位少將主官,如今雖然退伍賦閒在家,台灣親友還都習慣叫他一聲「將軍」。可遇到我這位野人級的夫人,他將軍的架勢再也端不起來,真不是普通的委屈。好在學生也很幫忙的找機會陪他喝喝啤酒,這是他一天當中最開心的時刻,在家可是沒有如此的愉悅時光。
小華2009/9/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