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孩子的媽媽 異域孩子
本文轉自東森新聞網Nownews論壇:http://www.nownews.com/2010/03/27/142-2584513.htm
兩年多前的某一天,一如既往的上網瀏覽,看到一篇新聞「泰緬僑生變人球 教部明年停招」,從此注意到一個人──劉小華。仔細閱讀了報導內容,原來和自己有著同樣身分困境的三百多位泰緬僑生,正由著這位跟泰緬背景沒有任何關係的劉小華女士向政府相關單位陳情斡旋,希望政府能給予這些持偽變造護照來台的泰緬僑生一個合法的生存權。
由於民國三十八年的國共內戰,一群原住於雲南的軍民被迫逃離家園進入緬甸,之後部分軍民再因戰爭又輾轉進入泰北,他們就是作家柏楊「異域」一書中所稱的「孤軍」。因泰緬內政問題或不願放棄「中華民國」的因素,這群流落異域的軍民,雖然在泰緬居住數十年,但很多人依然無法取得當地的身分證,成為了「無國籍人士」。
雖然知道自己也是被大時代拋棄了的「中華民國子民」,但面對歷史歲月的變遷及命運的轉折,自己心中更多的是徒嘆奈何!於是那份內心深處的「國家夢」,在面對龐大官僚體系的推諉睥睨中漸漸淡去。
當從報導中看到了「劉小華」,從而連上了她的部落格──劉小華的人生日記,從此那裡變成了我尋找希望和心靈慰藉的地方。起初不知道為什麼部落格要命名為人生日記,後來才慢慢發覺她在用文字紀錄生命,用文字彰顯人間的不公平,用文字展現不屈服的決心,更用文字讓人從中看到希望之光。因此,在從民國八十三年到現在,歷經十五年多的歲月,她依然在不間斷的從事有關泰緬華裔難民的工作,把她的歲月挹注於這個已經被世人遺忘的區塊裡,從中為他們「打抱不平,伸張正義」,甚至更多的是給予關懷,鼓舞他人找到生命的希望。
她女兒曾寫了一篇「我那孩子滿天下的媽」文章,裡面大概提到她媽媽這十多年來為了泰緬孩子犧牲了很多。譬如:與別人分享了媽媽而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她媽媽用電腦用到眼睛痛而不肯去看醫生,她家裡電話半夜三更響起而被驚醒…。文章以幽默式筆觸但讀起來卻令人感傷。
第一次見到劉姐(我們對她的通稱),是在二00七年十一月的某個晚上,那是在一個台北同學的家裡,狹隘的客廳擠滿了二十多位泰緬學生,大家商討著有關如何爭取合法身分及目前所遭遇的困難等,一位頭髮有點花白的媽媽級人士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後,也發表了一些她自己的意見看法,在討論一陣後,那位媽媽級人士說她要先趕回楊梅了。啊!那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看著這位年逾半百的女人,拖著疲憊的身軀,一步步走出門口而還要趕回路程不算近的楊梅,看了心中感到非常的不捨與難過。
在政黨輪替之前,我們面對本土意識強烈的政府,身分訴求的挫折和遭受辱篾的心情可想而知。政黨輪替後,本以為因戰爭所造成的歷史悲劇,或許應可得到一些平復對待,但面對的依然是官僚的傳統文化:推卸責任。在這近兩年的時間裡,泰緬僑生因身分不合法,大都生存在黑暗的角落裡,他們沒有正常的工作,生病也沒法看醫生,有些更因此被抓被收容,更令人難過的是有同學結束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時間來到二00八年七月,面對依然沒有承諾徹底要解決泰緬孤軍後裔和無國籍人滯台問題的政府,沒有人可以再告訴我們希望在哪裡。於是在七月三日這一天,也就是開放陸客來台前一天,我們的劉姐決定我們必須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讓台灣社會清楚看到社會上還有一群他們所不知道的歷史悲劇在發生,因此我們當天走上了街頭。
那一天,數百人身穿白衣,手持「還我國籍」、「我們沒有家」的牌子走上了街頭。下午五點左右,我們跟政府的談判依然沒有結果,劉姐主動向大家宣佈要絕食,直到政府拿出誠意和承諾解決為止。那一刻,我看到她落下了眼淚,她的眼淚是為國家的不負責任而流,更是為心疼孩子們沒有明天的未來而流。那場畫面至今讓人難忘。
今天,政府已用心在處理泰緬孤軍後裔和無國籍人合法生存權問題,也有同學陸續取得合法的居留權。但這背後,是無數令人悲淒的故事所堆砌,也是許多社會善心人士真誠的關壞,更是一位無私媽媽的奉獻付出,讓人從黑暗中能夠再見到光明,領悟人生可以不用再消沉,進而體會生命的無窮希望!
一位退休後本可過著安逸生活的女士,在十五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一位泰緬僑生,在聽訴了她的遭遇後,為她的生存權感到不平,為她的命運感到傷心,從此便一頭栽入了這個為泰緬孤軍後裔爭取合法生存權的「陷阱」。一路上,頭髮由黑變白,近視度數加深,但她依然無怨無悔。面對泰緬孩子們的悲傷,她像一位媽媽般給予安慰;面對泰緬孩子們的低落,她也像媽媽一樣給予開導。但面對冷血硬性的政策,她勇敢向公權力發起挑戰;面對不講道理的官員,她首當其衝站在第一線與他們理論。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她的這群泰緬孩子們能夠獲得最基本的人權,讓他們不用再害怕、流浪、躲藏。
何其有幸!能有這樣一位關懷弱勢族群,讓人重燃生命之光的媽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