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睜開眼睛看事實
 

    1982年,柏楊先生寫的一本報導文學『金三角 邊區 荒城』引發台港兩地「送愛到泰北」熱潮。將近30年的歲月,台灣除了救總投入改善難民生活工作26年外,至今仍有許多單位持續進行生活改善及教育支援的工作,未曾停歇。  

    這些愛心的挹注,讓現在的泰北的確有了極大的轉變。除了村民生活普遍的改善外,昔日困頓落後的難民村如今家家有水有電,70%的孩子能夠上學、20%的村寨有了觀光的收益。貨卡車在村寨間穿梭、機車在村寨裡呼嘯,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也顯見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愛心不只是口號而已。 

    我自己不是一個有資產有財力的人。跟泰北結緣,只想幫已經回到台灣但尚無國籍的孩子爭取國籍而已。對「送愛到泰北」這個區塊的工作始終只能有心但無餘力。但既已結緣,對泰北的關心卻也自然,尤其是來去將近10次,泰北在這10多年來的進展,我看在眼裡,也感動在心裡。 

    泰北能有飛快的進展,除了泰國政府准許世界各地的慈善團體在泰北所進行的基礎建設,並搭配邊境公路的鋪設,以開發泰北成為招攬世界觀光客的風景、觀光區外,華裔難民在當地所做的努力也有目共睹。如張炳權、李開明、伍丕榮等在當地經商成功的商人,他們的產業不但帶給自己相當的財富,也對家鄉的建設有著非凡的貢獻。 

    回到台灣發展成功的第二代企業家或青年,以金錢或自己回鄉投入教育、建設等工作不遺餘力的也大有人在。 

    我親眼見到我身邊的孩子們,把在台灣辛苦打工賺到的錢寄回家中,將茅草土胚房改建成洋房。有人寄錢回家讓家人經營小生意;也有人會滿足家人在物質上的需求:送部貨卡或機車,讓家人在村民間炫耀自己的孩子在台灣多會賺錢多麼孝順!但前提是:這些孩子必須離鄉背景;必須吃得了苦賺得了錢。  

    泰國的匯率跟台灣相當,但物價跟收入則有一段落差。所以在台灣賺的錢寄回泰國十分好用。但用泰國的正常收入養在台灣就學的孩子就很吃力。在泰北佰來坪的二層洋房造價不過佰萬台幣。一間40坪 左右的磚瓦房不到10萬台幣。一個老師多兼幾個學校的課程(泰文、中文學校上課的時間是錯開的),月收入能夠超出1萬算能幹的好收入了,卻可能要養家中5-6個孩子。這1萬元,養不起台灣的一個孩子吧。 

    泰北的平均收入明顯的差台灣一大截,當地的小康之家未必供得起孩子在台灣的起碼消費,這是我們關注泰緬問題的人應該要有的正常認知,不要看到汽車洋房就忘了生活指數的差異,這才是事實! 

 

                    小華2008/8/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泰緬權促會 的頭像
    泰緬權促會

    社團法人泰緬地區華裔服務協會

    泰緬權促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